《许泗漳家族公司集团》福建省漳州华侨翘楚家族何其辉煌!_风机型号参数_BOB平台|BOB手机客户端|BOB手机官网登录入口

《许泗漳家族公司集团》福建省漳州华侨翘楚家族何其辉煌!

发表时间: 2025-02-11 07:18:24 来源:风机型号参数

  19世纪末20世纪初,马来半岛北部活跃着一个华人企集团---许泗漳家族集团。这个公司集团主要成员都是暹罗王国的达官显贵。他们的商业活动主要在马来亚各邦,而以槟榔屿为中心。许泗漳家族的公司集团对马来半岛北部的开发,以及对暹罗与马来亚之间的经济交流都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许泗漳到泰国首先是致力于开采锡矿,并运到槟榔屿出售而成为富商。许氏家族能够从暹罗政府取得好几处锡矿开采专利权,一种原因是这个家族经营采锡矿业有方,得到了暹罗政府的高度信任。更重要的是,鉴于当时马来半岛北部的形势,暹罗政府企图通过许氏家族的力量来阻止英国殖民者从政治上和经济上对暹罗南部地区的扩张。

  许氏家族的高源号是泰国在槟城锡产品独家代理,而且掌控了对沿海省份生的垄断供应,直到1893年。多年后,许心美领导一个新的辛迪加赢得曼谷饷码和其他几个相关的垄断。许氏家族成员早就活跃在槟城的贸易界,同槟城五大姓有密切的商业往来。这种商业伙伴通过他们之间的联姻得到巩固。许泗漳的儿子许心广和许心德都娶槟城谢昭盼的女儿为妻。后来谢氏家族加入槟城辛迪加。许心广的女儿许瑞意嫁邱月山的儿子邱明福。许心泉的孙女嫁林克全的长子林士志,而许心泉的妻子是来自杨氏家族的杨秀市。许心钦娶林氏家族女儿为妻。许心美四个妻子中,两个来自槟城林氏家族。很多西方商人把许氏家族当为槟榔屿华人。

  19世纪下半叶,英国殖民者开始加紧掠夺马来半岛的锡矿资源。1887年,英国人成立了海峡贸易公司,与雪兰莪等地的马来统治者签订了收购当地锡矿的协议。很快,英国人先后在新加坡和槟榔屿对面的北海市建了炼锡厂,并采用机械化采锡矿。马来亚华人的手工采锡场逐步被欧洲人的机械化采锡场所替代。1890年,英国人和新加坡华商陈恭锡等人合资成立海峡轮船公司,为海峡贸易公司运输锡矿。至19世纪末,海峡贸易公司和海峡轮船向暹罗南部扩展,自然遇到许氏家族的阻遏。许氏家族和这两家公司为争夺马来半岛北部的商业利益,不可避免地进行了激烈的争夺。

  海峡贸易公司从1904年开始收购暹南普吉岛的锡矿。由于遭到时任普吉省省长许心美等政府官员的,海峡贸易公司的营业状况不佳。但海峡贸易公司依靠雄厚的资本和先进的提炼设备,慢慢地发展到普吉岛。1906年,海峡轮船公司的航运业务也扩展到普吉。面对英国企业的威胁,许氏家族采取了新的对策。早在19世纪90年代,许氏家族成员许如义在接替其父许心广担任拉廊府府尹时,曾购置几艘小轮船,经营槟榔屿至缅甸仰光等地的货运,但经营规模较小。许氏家族决定打入航运界,企图收购海峡轮船公司,但没有成功。因此,许氏家族在槟榔屿创建了高源轮船公司,兼营客货运输。

  1904年,高源轮船企业具有16艘轮船,开辟从槟榔屿到缅甸、暹罗、苏门答腊、新加坡和香港等地的定期航线,发展成为槟榔屿最大的航运机构。他是运载从中国到槟榔屿的契约华工的主要航运公司,其中许多华工就是去许氏家族经营的锡矿场和种植园做工,从而使许氏家族的采矿场获得足够的廉价劳动力。高源航运公司创立后,逐渐增强了许氏家族在马来亚北部的经济实力。1907年,许氏家族的高源号又和槟榔屿华人经营的孟兄弟公司、福昌公司、广福公司和宁焯公司等五家公司合股组成东方航务公司,旨在增强同英资海峡轮船公司和荷兰皇家邮船公司竞争的实力。该公司由16名大商人组成董事会,其中有三名许氏家族成员,即许心美、许如琢和许如义。公司初始资本为140万元,旗下船队有轮船16艘。

  1908年之后添购及新造的轮船加入,船队迅速壮大,至1912年已增至40艘。1886年,槟城锡矿主胡泰兴与谢增煜联合发起成立以槟城为基地的保险公司--槟榔屿乾元保安公司,许心美是16名合伙人之一。为了大幅度提升锡产量,许氏家族采用高效率的现代化机械采锡法。许心美与槟城五大姓联合数名澳大利亚企业家创立了通扣埠(即普吉)铁船采锡公司。1906年9月取得采锡特许权,开始用斗式挖泥船采锡。到1910年,这个公司仍是泰国唯一使用挖泥船采锡的公司,其产量占泰国锡产量的25.5%,并通过许氏家族在槟城的企业,同马来亚华人合作,开展商业活动,促进泰国南部和马来亚北部之间的经济交流。暹罗华人经营的锡矿原来都是在小型土制鼓风机中提炼,虽然成本低廉,但练出来的锡纯度很差,含有很多杂质,不能适应工业的要求。这种提炼方法产量低,不足以满足的需要。

  1898年,槟榔屿华人创办了第一家电力炼锡厂--成记炼锡厂。1907年,许氏家族的许如磋和他的侄子许绵基以及槟榔屿华人等联合组成了东方熔锡有限公司,并收购了成记炼锡厂,聘请富有经验的英国人赫尔曼当董事总经理。海峡贸易公司曾垄断马来亚锡矿贸易,压低锡矿收购价。东方熔锡有限公司的大部分股东本身就是矿场主,因此东方熔锡公司自然受到暹罗各地矿场主的欢迎。1908年,东方熔锡公司一共提炼11400吨锡矿,占海峡殖民地运出锡矿的18%。到1910年,东方炼锡公司提炼了16000吨,占海峡殖民地运出锡矿的29%。

  20世纪初,东南亚华人企业都会存在缺乏资产金额来源的弱点。东方炼锡公司主要是依靠许氏家族于1885年创建的槟榔屿健源保险公司,以及承包专卖的收入。许氏家族还于1905年创建高源公轮信托公司。此公司是为本族贫苦家庭婚丧嫁娶筹集费用的基金会组织。但是它也投资于各种商业活动。为了筹集更多的资金,1907年,许氏家族曾筹建东方贸易有限公司,兼营贸易与金融业,但这一计划未能实现。东方熔锡公司由于缺乏足够的流动资金,不得不于1911年以13万3000英镑卖给一个英国财团。东方航运公司同样面临的困境,无法扩大业务,也无法更新船只。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由于公司船只发生海难事故,公司陷于赔偿问题引起的法律纠纷中。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公司的船只被英国政府征用业务逐渐萎缩。不过仍然控制着暹罗南部的锡矿运输。由于船只日益老化,运输能力变弱,许氏家族忍痛于1922年将东方航运公司拍卖。英资海峡轮船公司立即以200万元的价格收购了东方轮船公司。通扣埠铁船采锡公司也在1934年被英国人接管。这也标志着许氏家族公司集团的瓦解。许氏家族能取得成功,除了许泗漳、许心美等人的克勤克俭、艰苦创业和商业才能外,主要是他们善于利用兼为暹罗官员和商人的双重身份,善于利用槟城这个航运、贸易、金融中心的作用,善于与槟城华人社会结合在一起,普吉是许氏家族立足的根据地,槟城则让他们施展抱负的商业舞台。

  然而,正如东南亚侨史专家梁英明分析的:当时东南亚其他华人公司集团一样,许氏家族集团是一个依靠封建宗法关系建立的家族集团,它的经营管理是家长式的,它的兴起与发展完全依赖家长的地位和能力及他的经营决策。当许心美逝世时,这个家族缺乏一个能够从暹罗政府获得充分信任和权力,又能统领家族的的灵魂人物。暹罗政府也不再委派许氏家族其他成员继续任暹罗南部地方官员的职务。同时,许氏家族子孙繁衍慢慢的变多,参与的商业领域越广泛,成员之间的利益冲突也就越复杂。因此许氏家族公司集团不可避免地分化瓦解了。许氏家族在暹罗南部和槟榔屿的企业,对这些地区的开发,对促进马来亚北部和暹罗南部之间的经济交流,无疑是起了非消极作用。



最新文章